2020 官网升级中!现在您访问官网的浏览器设备分辨率宽度低于1280px请使用高分辨率宽度访问。
在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PCBA生产基地里,工程师们最近解锁了一款改变“工作逻辑”的“智能利器”——望友Stencil Designer软件,过去让工程师们围着图纸熬夜、依赖人工经验反复试错的钢网设计,如今被这款软件彻底重构。该软件专门针对钢网工艺智能化设计与数字化管理,现正帮共进电子跳出“经验依赖”“事后返工”的旧循环,迈入“数据驱动”“事前预防”的新范式,精准破局钢网设计的“质·效·本”困境!
01 共进电子:以技术创新赋能通信产业智造升级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共进电子”)前身“同维”创立于1991年,2015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产品提供商。在数字技术与智能通信加速融合的浪潮中,共进电子始终以“让万物互联更简单”为使命,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构建全场景互联技术体系,为数字时代的高效信息流通提供强劲动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进阶!
共进电子现已建成多条主板(PCBA)生产线及整机生产线,支撑起通讯产品年出货量千万台的规模。在当前通信产业技术代际加速迭代、产业链深度整合、应用场景持续拓展的关键阶段,共进电子高度重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与效率管控。尤其在PCBA生产的SMT流程中,钢网作为实现焊膏精准涂覆的核心工具,看似是不起眼的“隐藏英雄”,却直接关乎焊接质量、整体生产效率与制造成本。这层薄薄的金属网片,既要精准控制焊锡量,又要扛得住高频次生产的严苛考验,是保障产品品质、提升制造效能的关键技术环节。
02 经验驱动下的质·效·本瓶颈,亟待数字化软件破局
通讯产品因其技术特性和市场发展需要,针对钢网设计场景面临着版本迭代多、设计复杂度高、产品焊接可靠性要求高等多重挑战。而共进电子此前的钢网设计方式与工艺管理模式无专业软件支撑,主要依赖工程师的工艺经验。“过去,工程师做钢网设计用比较原始方式整理钢网资料3小时、加上回传检查钢网以及二次修改3小时共需6小时,不仅效率低下,人为错漏(错开/漏开/多开)问题多,停线风险居高不下。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产品的上市时间。”共进电子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这种依赖人工经验的钢网工艺设计与管理方式如同“摸石头过河”,存在着诸如人工参与多、经验共享难、管理方式老旧等种种弊端,导致共进电子在钢网工艺设计与钢网开口质量审查方面陷入以下三大困境:
a. 品质失控:基于人工经验主导的钢网设计,常在钢网实物验证环节暴露大量问题,频繁引发焊接质量问题,甚至导致生产线停线,严重影响生产稳定性与产品一致性。
b.效率瓶颈:以往钢网设计高度依赖工程师个人经验,单次设计耗时超6小时,已难以适应快速迭代、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响应需求。
c.成本压力:因钢网设计品质导致上线异常问题频发,由此产生的损失费用每年超几十万元,持续加剧企业成本负担。
为此,共进电子积极拥抱技术革新,明确要以数字化工具破局“质·效·本”困境,实现SMT电子组装环节钢网设计与管理能力升级,提高钢网设计质效,提升通讯终端产品SMT焊接质量,从而在高端通信产品制造中构建稳定、高效、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03 从担忧到110分认可,超越共进所想的“最优解”
历经半年的深度调研与综合评估,共进电子最终确定导入望友Vayo-Stencil Designer软件(简称:VSD)。谈及选型初期的考量,共进电子负责人坦言,团队曾对国产工业软件在性能稳定性、设计准确率及操作易用性等关键维度存在一定顾虑。但经过试用后,望友VSD软件的表现远超预期!”我们的钢网设计与工艺人员针对望友提供的解决方案,开展了全面的可行性验证,同时将其与国外同类软件进行多维度对标分析,结果发现望友的软件不仅不比国外软件差,而且在某些性能方面已经实现了超越,完全能够精准匹配公司的钢网设计应用场景需求。“共进电子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作为一款智能数字化钢网设计及工艺管理解决方案,望友VSD以创新数据驱动破解传统依赖人工经验困境:软件可通过智能识别、读取、集成企业现有钢网开口数据,实现过往工艺经验知识的数字化集成,快速建立企业级“中央开口库”。针对新产品开口设计,可实现从“中央开口库”中智能匹配创建;针对库中没有的开口设计,软件内置30余种钢网开口模板,基于模板进行简单的参数化调整,即可快速完成。同时,软件提供超过60种工艺审查规则,集成行业及专家经验,在设计输出前,进行详尽的数字化工艺审查,及时发现设计疏漏,确保高品质工艺设计,驱动零缺陷SMT焊接!
“哪怕是刚入职的设计师,借助该软件和积累的工艺知识,也能够设计出高质量的钢网。” 这是共进电子工程师们对软件最直观的感受,VSD应用项目负责人更是为VSD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应用表现打出110高分!
04 实现钢网设计质效跃迁,驱动零缺陷SMT焊接
自导入望友VSD软件以来,共进电子彻底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人工设计及管理方式。软件现已广泛应用于共进电子网络通讯、移动通信等核心产品的钢网设计和审查,覆盖多名研发设计和工艺人员。历经三个月稳定运行,已为企业带来多维度显著成效:
a. 钢网制作效率提升超80%
依托望友VSD现已实现智能化钢网设计,针对新产品钢网开口,基于“中央开口库”智能匹配创建,开口设计稳定性及质量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针对库中没有的新开口设计,也可基于软件内置开口模板,通过简单的参数调整,快速完成新建入库;热焊盘、公共焊盘、测试焊盘、裸露VIA等特殊焊盘,软件也可自动识别,进行一键自动化开口设计!相较于传统模式下整理钢网资料3小时+回传检查钢网以及二次修改3小时,软件应用后单次钢网设计耗时大幅缩短,效率提升超80%!
使用VSD软件进行开口设计:在钢网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钢网开口数据量较大
b. 钢网品质与稳定性双提升
依托软件内置工艺审查规则实现100%自动化审查,消除传统人工设计中易出现的错开、漏开、多开等人为错漏问题,钢网工艺品质稳定性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降低了80%停线风险;同时基于软件快速智能审查工艺细节,能够在生产前及时识别如焊盘间距不足等工艺隐患,提前协同钢网厂进行优化修改,从设计源头规避后续生产问题,确保高品质焊接!
钢网检查结果:封装和其它器件开口间距太小
c. 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一方面,因钢网设计品质问题导致的上线异常频次显著减少,对应产生的异常处理所需支出费用实现大幅节省;另一方面,针对新项目钢网设计需求,软件通过高效设计流程减少大量人工工时消耗,按行业工程师薪酬标准计算,年度人力成本节省金额可观。例如:按通信板双面计算,使用望友VSD软件设计钢网100*2*2=400张,即可节省400*5=2000工时,按照50元/小时工程师行业时薪,就可以直接为企业一年节省2000*50=10万元。
d. 工艺经验数字化传承
通过将过往工艺资料快速导入,智能集成,共进电子现已建立专属“中央开口库”,实现企业工艺经验的数字化管理。告别“经验依赖”,将经过量产验证的资深工艺专家隐性经验转化为可执行、可复用的数字化知识资产,现企业内部非专职钢网设计人员也可以轻松应对复杂的钢网开口设计或开口审查,并有效保障开口设计的一致性。
VSD应用项目负责人表示:“望友VSD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钢网设计审查从‘摸石头过河’变为‘稳扎稳打’,更让我们对国产工业软件有了更强信心。”
从依赖人工到拥抱国产工业软件,这场“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变革,为共进电子注入智造动能,也成为电子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生动缩影——当国产工业软件挑大梁,我们离高端制造自主化的目标更近一步。未来,望友将继续携手共进电子,拓展应用边界,推动企业在通信产业数字化转型中构建更强竞争壁垒!